
作为上世纪的工业基地,如今的北京首钢虽然沉寂已久,但其中的历史荣光依旧鲜活涌动。本次CCTV重点改造的首钢3号高炉就位于首钢园区西北部。

3号高炉本身占地6647㎡,周边辅助零件建筑占地7739㎡。在改造工作中,设计师将重点放在了保存地域历史上,通过移除不必要的工业建筑,拉近高炉与周围自然的关系。
整个首钢场地极为复杂,每座建筑都拥有复杂的钢筋结构,想要细致改造建筑并非易事。设计团队也另辟蹊径,通过“找轴线”,令建筑群呈现对称美感。

秀池位于三座高压炉西侧,作为高炉冷却水的蓄水池和冷却池存在。池底目前植入了近900个停车位,既恢复了水域空间,又解决了建筑密度极高的工业区停车困难的问题。

秀池上方漂浮的“圆盘”实则是个地下展览空间,内部设置3个艺术装置——沿着边缘处的弧形楼梯缓缓而下,荣誉墙上的名字也历历在目。



随着上层世界的视线逐渐狭窄至消失,“生命之火”映入眼帘。这是一处充满火光的世界,这团火代表着首钢人的荣誉与精神。



最终一个巨大的环形世界呈现眼前,原本水面上的“圆洞”如今则成为一面圆形天窗。

当“生命之火”映向高炉,第三组空间装置——“荣誉之柱与熔铁光带”也随之而来:3号高炉顶部复杂而坚实的钢质梁结构清晰映入眼帘。肃穆的工业气息与当下极致静谧的氛围交融合一,激发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敬意。

高炉与蓄冷池之间分别设有 a、 b、 c 三个附属展馆,其功能主要包括学术演讲厅、临时展览厅、纪念品销售和南北配套餐饮服务。

而D大厅前厅则被A、B、C三个场馆包围,内部打造了一座巨大的折叠楼梯,楼梯旁铺设铁石和谷物渣,更加逼真的还原历史环境。



高约9.7米的空间为人们展现出一座巨大的工业艺术品,微尘、锈迹等时光的痕迹在其表面清晰可见。

在设计师的努力下,整个首钢园区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丛林,它变成一部“外冷内热”的博物馆,记叙下那段热血十足的岁月。
